作者:
发布:2023-05-12 16:42:56
阅读:43
2023年农业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概有300个地级市、3000个县城、40000个乡镇和66万个村庄,而这其中县的建制是最为稳定的空间和行政层级,是要素最齐全的空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作为强农富农的重要抓手,农业品牌建设已成为共识,并呈现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
2022年,为什么要更加关注县域发展?县域下沉范围逐步接近销售端、生产加工大户乃至农民,能够缩短生产对消费的反馈时间,更好地解决巨大的消费需求与产品品质之间断层的问题。因此在长远的乡村振兴进程中,县域都将成为未来农业品牌建设的主战场。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促进地区发展、带动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充分认可。而电商,正是扩大、放大品牌这种联农带农效应的有效途径。未来电商如何更好地促进品牌农产品上行?更加规范化、常态化是趋势。
随着人社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同发布互联网营销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带货主播成为正式工种,开启了直播从业人员职业化的新篇章。
农产品本身附加值就有限,如果再花费头部主播的高额渠道费用,品牌则很难实现盈利。农民自播,拉近了农民与市场的距离,使农村各类特色农产品卖得更远,卖得更好。同时,“直播带货”倒逼农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有助于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未来农村直播电商的趋势会朝着优质化迈进,是从内容创作、场景化布局到专业化人才、标准化产品以及直播常态化的全方面择优式升级。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是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对接科工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产业链思维看,越往后,农业附加值越高。初级农产品往往增值空间存在天花板,未来要实现三产联动,发挥1+2+3>6的效能。
首先要重视加工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产品加工业是乡村产业的核心产业。
据测算,我国农户储粮、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 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农产品加工业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头伸向消费市场,是农业加快转型发展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更多向卖制成品转变,促进联农带农和共同富裕。
农产品加工要尤其关注两个方面:净菜、预制菜。近年来,在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放心肉菜市场超市创建等惠民工程推进下,蔬菜逐渐告别“连土带泥”,“净菜”作为生鲜业态的一种新模式日渐普及,并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净菜消费是顺应人们生活品质提升而出现的一种消费新品类,未来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制菜同样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而生,快节奏的生活刺激预制菜较快增长。
其次适度发展农文旅。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开发“看乡景” “品乡味” “享乡俗” “忆乡愁”产品,创响“珍稀牌” “工艺牌” “文化牌”的乡土品牌。
“丰产不一定丰收”、 “增产销路受阻”, “少了就贵,贵了就多,多了就贱,贱了就少,少了就贵……”农产品“买难” “卖难”问题多年来困扰生产者和消费者。如何才能让农产品顺利卖出去?市场需求是怎样的?农民该种什么?订单农业成了破解难题之法。
以市场为导向、以合同为纽带,一头是企业或中介组织,另一头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农业实现以销定产,有望在未来几年扭转“先生产后找市场”的销售模式,通过消费大数据减少信息差,把市场的需求及时反馈到种植端。
商务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发文表示,鼓励龙头企业、电商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等模式,签订长期农产品采购协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政策支持、企业发力,前置的“订单农业”将给中国农业带来新的想象。
近两年来,重要对外协定的生效也加紧了中国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预示着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必将在开放中走向新的高度。RCEP区域是我国农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目前占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比重超40%。我国企业可结合自身发展策略,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同样,2021年3月1日起生效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也让地标农产品这一天然的“国货”,在获得欧盟市场“入场券”后,有望放眼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成为代表中国的新名片。
起步早、发展快,是中国跨境电商的优势,未来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这一优势也将不断扩大,农产品发展将迎来更大机遇。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