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3月9日新修订发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高标准农田需要符合以下条件: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田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农田。同时,全国划分为七个区域,因地制宜制定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农田地力标准指标。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今年两会期间,席大大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把粮食安全上升到如此高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新发展阶段中的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说,农业生产的属性决定了其受自然影响很大,也难以躲避一些重大风险的影响。当前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疫情的冲击下,只有把农田稳住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从容应对局势变化。“有了10亿亩良田,粮食安全更托底。”
根据2021年9月发布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根据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有关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9.179亿亩。但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其中1/3属于高标准农田,2/3是“靠天吃饭”的中低产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而且在过去一段时间,城市化特别是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良田,造成土地稀缺。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长期过度使用农田,保护跟不上,导致农田质量下降。
建设高标准农田,《规划》提出更多的“抓手”:高效节水灌溉与建设高标准农田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有些地方的农田平整度不够,不仅影响灌溉效率,也不利于机械化技术的应用,需将这些基础工作先做好。
如何确保高标准农田不因为管护缺失出现质量下降、退化为“低标准”,甚至转向非粮化,是全国非常关注的一个题目。
去年,全国政协组织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发现论西部还是东部,有几个共性问题。一是中央财政支持的标准偏低,有些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吃紧,补齐缺口的配套能力跟不上。二是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普遍缺乏有效的管护。
江西吉安 图据|网络
2019年5月,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围绕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的支出范围、分配、下达及使用和管理进行明确规定。今年,两部门对《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办法指出,地方可以采取以奖代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和引导承包经营高标准农田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筹资投劳,建设和管护高标准农田。但考虑到地方财政的现实,霍学喜认为,也许可以通过中央设立农田建设补助资金设立专项,并根据物价指数、人工成本等因素,逐步增加资金投入。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全国政协常委、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认为,要加快推动农田建设立法,为依法管理和推进农田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用立法的形式明确农田建设相关主体权利和责任。
实践中,各地已经纷纷在开展高标准农田管护探索,调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田设施日常维护的积极性。有些省份采取财产保险、政府购买服务、设置专职管护员等方式,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农田设施管护。
版权所有 © AG真人国际官方网站西部公司
技术支持:优河马